疾病症狀 |
如何早期察覺巴金森? |
撰文╱沈沛辰
在醫學發達的現代,幾乎每一種疾病的治療原則都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巴金森病也不例外。不論性別和年齡,每個人都應多多留意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狀況,因為,身體無故出現的變化,很可能就是疾病的警訊或初期症狀。 巴金森病的初期症狀不容易察覺,更常使人錯失治療先機,或是就醫時看錯科別而延誤病情。事實上,因為巴金森病最主要的症狀為動作障礙,只要細心留意,還是能從日常生活中察覺異狀。 認識不同類型的巴金森症狀 罹患巴金森的初期,症狀可能只偶發性地出現,病人感受不明顯;若要及早察覺,最好先了解巴金森病的不同類型,對於偶發的異常現象才能提高警覺。 巴金森病在臨床診斷上可分為「典型巴金森病」和「非典型巴金森病」;而經由外在因素所產生的巴金森症狀,則為「次發性巴金森症候群」。 從發病年齡區分巴金森病 我們平常熟知的巴金森病通常是指「典型的巴金森病」,係因中腦黑質部多巴胺細胞退化,導致多巴胺分泌不足所致。這種類型大約占了病友的七、八成;其中又以50~60歲之間發病的「晚發型巴金森病」最為普遍。 40歲以前發病者,則為「早發型巴金森病」,包括:青年型(發病年齡21~40歲之間)與少年型(發病年齡20歲以前)。青年型與晚發型的部分病理變化較為類似,例如:腦部都有黑核路易體的存在。但是在其他症狀就不盡相同,如:青年型病患的運動障礙多以肌肉僵硬、肌張力不全引起抽筋為主;老年型則多為靜止性顫抖和步態不穩等症狀。 少年型巴金森病則以家族遺傳的比例較高,其症狀是巴金森症與其他病癥混合出現,病況因人而異。若家族中另有一位以上的近親(一、二等親)也罹患此病,就屬於家族型巴金森病。 察覺非典型巴金森症 並非出現巴金森病典型症狀的人,都是罹患了巴金森病;有時也可能是因為其他病變導致大腦紋狀體中多巴胺缺乏,而出現類似巴金森的症狀。一開始被診斷為巴金森病的患者當中,大約有15%的人會逐漸出現以下非典型巴金森症候群,可能出現一種或多種,甚至與典型巴金森症狀同時存在。如: 1. 症狀會突然發生,且大多同時發生於身體兩側。 2. 症狀主要發生於腳部。 3. 靜止性顫抖很少發生。 4. 眼球轉動出現困難。 5. 患病兩年內就發生平衡感不佳導致跌倒。 6. 健忘、性格改變、吞嚥困難、小便困難。 7. 血壓不正常,會暈眩或頭昏眼花。 8. 對於抗巴金森藥物無反應。 會出現非典型巴金森症候群的病變包括:多重系統萎縮症、進行性上眼神經核麻痺症、大腦皮質基底核退化症、擴散性路易體症、阿茲海默症等,這些不屬於大腦神經退化的疾病,而是進行性的神經障礙。但由於非典型巴金森症候群患者的神經細胞受損部分較為廣泛,通常病情轉變較快。因此,發病初期即應密切觀察,及時就醫。 辨別次發性巴金森症 當你發現自己有類似巴金森病的症狀時,也先別急著認定自己大腦退化,得了巴金森病。因為還有某些傷病也可能引起「次發性巴金森症」,例如: 1. 疾病:不同部位的關節炎產生的各種動作不便或僵硬,看起來很像巴金森病;憂鬱症導致面無表情、行動遲緩,也容易誤以為是巴金森病。但兩者都不會有顫抖、肌肉僵化等現象,可為區別。此外,腦瘤或中風的部位若影響到基底核,也可能出現巴金森的症狀,但這些都可透過其他檢查加以區別。 2. 老化:70歲以上的老人思考、動作、記憶都退化,與一些巴金森症狀類似。 3. 頭部受傷:基底核藏在腦部最深處,一般來說是不容易受傷的。但萬一外傷嚴重或是頭部長期受撞擊(如:拳擊手),也可能損害基底核而出現巴金森症狀。 4. 藥物或毒素:某些藥物或毒品可能產生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巴金森症狀;錳、一氧化碳、氰化物都會傷害蒼白球而導致巴金森症狀;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農藥、除草劑等化學物質,也可能引發巴金森症狀。 這些次發性巴金森病因為症狀與巴金森病雷同,有時難以辨別,症狀出現時仍以儘速就醫為宜。 高危險群提高警覺 有了以上的概念之後,對於身體的異常變化就比較能做出初步的判斷,不會渾然不覺,也不必杯弓蛇影窮緊張。 但如果是巴金森病的高危險群,則需要加倍警覺。至於究竟誰是高危險群?並沒有絕對的要件,但是在以下各個面向中,有罹患機會「相對」較高的因子可供參考: 1. 年紀越大罹病機率越高:美國的研究顯示,20歲至70歲的人口中,得病機率為0.35%,其中60歲為1%,70歲升至2%。 2. 男性罹病機率大於女性:研究顯示,男性一生罹患巴金森病的機率為2%,女性為1.3%。 3. 家族性:近親中(如:父母、兄弟姊妹)有人罹患巴金森者,得病機率相對較大。 4. 有害物質:經常接觸農藥、重金屬和飲用井水的人,較容易罹患巴金森病。 尋求醫師診斷 若是經過症狀的自我觀察,高度懷疑自己罹患巴金森病,可以先試著回答「巴金森自我評估量表」裡的問題,如果有多個項目都回答「是」,就很有可能罹患了巴金森病,請至腦神經內科就醫,讓醫師來判斷。
通常初期的症狀輕微,較難發現,醫師會以世界各國通用的「巴金森病症狀衡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re,簡稱UPDRS)作進一步的深入評估,從心理狀況、生活能力、動作障礙和藥物治療四大方面,來做更仔細和正確的判斷。 若臨床問診無法實際判斷,會藉由各種檢驗和儀器協助判別,如:驗血、驗尿、基因檢驗、X光、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正子射出斷層掃描(PET)、單光子射出斷層掃描(SPECT)等。由於每個病人的情形各有不同,醫師會斟酌病人的狀況,選擇適合且必要的檢驗方式,盡早釐清病因,不致誤診。 本文出自
|
【回標題選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