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症狀
巴金森氏症分類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ism)在臨床上一般分類為:

一、原發性巴金森氏症(Idiopathic Parkinsonism)

        又稱為典型的巴金森症,是原因還不清楚的退化性腦部疾病,約佔全部巴金森症病人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一般依照發病年齡、遺傳和其他症狀,分類為:
        a. 典型巴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發病年齡在41歲以後,約有百分之八十的患者屬於此型發病年齡在41歲。
        b. 青年巴金森病(Young Onset Parkinson Disease, YOPD):發病年齡在21至40歲之間。
        c. 少年型巴金森症(Juvenile Parkinsonism, JP)發病年齡在20歲之前。
        d.家族型巴金森症:家族成員中有ㄧ位以上的ㄧ/二等親也罹患巴病。 

※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      
 
    巴病是神經退化性疾病,診斷主要是依據臨床問診與神經學檢查,需要有經驗的醫師方能做出正確診斷;目前還缺乏明確的實驗室檢查來幫助確立診斷。藉由腦部核磁共振掃描(MRI)能初步排除其他也會產生類似巴病症狀的疾病,如腦瘤、中風或常壓性腦水腫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但此檢查無法測得巴金森病人腦中多巴胺(dopamine)的含量;更何況早期巴金森氏病的臨床症狀都很輕微,病程的進展也很緩慢,即使是經驗豐富的神經科醫師在疾病早期也不容易做出精確的診斷。 

※早發性巴金森症候群(Early Onset Parkinsonism, EOP)

    通常巴金森病的患者是在50到60歲之間發病,而診斷時的平均年齡為60歲。因此,在40歲之前發病是較不尋常的,我們稱做早發性巴金森症候群(Early Onset Parkinsonism, EOP)。早發性巴金森症候群還可以再分為青年巴金森病(Young Onset Parkinson Disease, YOPD),指發病在二十一到四十歲的患者;和少年巴金森症候群(Juvenile Parkinsonism, JP),指發病在二十歲以下的患者。將早發性巴金森症候群再細分的原因是因為青年巴病及少年巴金森症候群兩者間有許多不同之處:青年巴病與老年巴病的症狀類似,包括腦部黑核內路易體的存在,被視為是自發性巴病中年齡較輕的一部份。少年巴金森症候群則是一些類似巴金森病症狀以及許多不同病理特徵的混和,患者腦內並沒有一般巴金森病患者特有的路易體,所以叫作巴金森症候群,而不稱做巴金森病。此外,少年巴金森氏症候群家族遺傳的比例也較高。
   許多研究發現青年型巴病與老年性巴病在臨床特徵、疾病進展及藥物療效上是具有差異的。一般說來,青年型巴病的症狀是以運動徐緩及肌肉僵硬為主,且較常發生肌張力不全所引起的抽筋(dystonia),而老年性巴病則以步行困難及靜止型顫抖為主。青年型巴病的疾病進展較慢,發生癡呆(dememtia)的現象也較少見,而且,自主神經系統如腸、膀胱及血壓的功能平衡也能維持較久,但兩者的相對死亡率則是相似的。此外,就左多巴的療效而言,青年型巴病患者在治療初期的效果較老年性巴病患者為佳,但較容易、也較早出現運動方面的併發症,包括異動症(dyskinesia)及藥效減弱、波動(motor fluctuations)的現象;而老年性巴病患者則較易發生精神方面的副作用。在台灣,根據長庚醫院蔡祟豪醫師和陸清松醫師對25位早發性巴金森症病患所做的研究報告指出青年巴病患者在服藥四年後50%有異動症,在七年後則100%有異動症;少年巴金森症候群則在服藥六個月後就50%有異動症。所以,對早發性巴金森症候群的患者,一般都是先使用其他藥品來控制症狀,儘量延後左多巴藥的使用。
    目前認為早發型巴病的病因也是由於基因與環境產生交互作用所引起的,其之所以提早發病可由以下假設加以解釋說明:1較早接觸外在毒素,2接觸外在毒素的強度較大,3具有較不正常的基因,4同時有較多基因異常,5上述四點之綜合,6與老年性巴病之病因完全相異或大有不同。
    早發性巴金森症候群的患者在西方國家大約佔所有患者的4%到12%。這比率在日本比較高,有些地區甚至高達40%。另外一個早發性巴金森病的特別現象就是遺傳性的因素。根據一些西方的研究結果顯示,早發型巴病中具有家族遺傳的比例為9.5%到37.5%,此值與一般巴病族群是相似的,由此可知,基因對早發型巴病的影響程度與老年性巴病應無不同。但最近有一項針對雙胞胎的研究發現,早發型巴病患者中,同卵雙生比異卵雙生具有較高的巴病發病率,此現象在老年性巴病並未發現,因此顯示基因因素在早發型巴病可能有較大的異常。上述長庚醫院的研究顯示青年巴金森病患者5%有家族病例,而少年巴金森症候群的患者則是37.5%。這結果明顯地指出少年巴金森症候群患者遺傳的比率相當大;至於子孫有多少的機會會遺傳到疾病則依顯性或隱性遺傳定律而有所不同。

二、非典型巴金森症/巴金森附加症
    非典型巴金森症是好發於成年人的進行性神經障礙的一種。在病情的發展過程中,會造成紋狀體當中多巴胺的缺乏,而產生類似巴金森症的臨床表現。除此,因為它們還包括巴金森症以外的症狀,所以又稱為巴金森附加症候群("Parkinson-plus" syndromes)。 一開始被診斷為巴金森氏病的病人當中,大約百分之十五的病人會慢慢出現非典型巴金森(atypical Parkinsonism) 的症候。它們的症狀和巴金森氏病的不同在於
  1. 症狀突然發生
  2. 症狀大多同時發生於身體兩側
  3. 經常沒有靜止性的顫抖
  4. 症狀主要發生在腳部
  5. 對抗巴金森症藥物沒有反應
  6. 眼球轉動困難
  7. 在患病初期(兩年內)就有身體失衡而跌倒的現象
  8. 患病初期有性格改變的情形
  9. 患病初期有健忘的現象
  10. 患病初期有吞嚥的問題或小便困難的症狀
  11. 血壓有問題,有昏眩或頭昏眼花的狀況
  12. 因為神經細胞受損的部份比巴金森症廣泛,病情惡化得比較快。
    非典型巴金森症主要包括多發性系統退化症,進行性上眼神經核麻痺症,大腦皮質基底核退化症,擴散性路易體症和阿玆海默症。

a. 多發性系統退化症(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
    多發性系統退化症這個診斷是個總括的名稱,它意指兩個以上的神經系統退化的毛病,病人因而產生運動障礙與自主神經失調的臨床症狀。
多發性系統退化症的症狀:
排尿困難 性功能障礙
姿勢性低血壓(頭暈) 胃脹
無汗症 夜晚頻尿
姿態不穩 協調障礙
沙啞 肌肉無力

    多發性系統退化症是一種非遺傳性神經退化疾病,好發於年紀在五十歲以上,男性略多於女性。一般來說,病人一開始多半有自主神經系統失調的症狀;以男性來說,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性功能障礙,例如清晨無法勃起,女性最常見的症狀則為排尿困難。倘若多發性系統退化症一開始不是以自主神經系統失調的症狀來表現,那麼平衡障礙是最常見的症狀,這不僅是肇因於小腦功能受損,巴金森本身的症狀也是影響平衡能力的因素之一。此外,有的病人則是以單純的肢體僵硬或笨拙,影響書寫或其他日常生活功能為一開始的表現。
    依據受侵犯的腦部部位來區分,我們可將多發性系統退化症區分成三種不同的疾病分類:

   1.Shy -Drager 症候群(此名稱是以最初在醫學文獻裡報告病例的兩位醫師的姓氏命名的):
       主要影響到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它的臨床表現有三大特色,分別是姿勢性暈眩(因站立時血壓突然下降所致),膀胱功能障礙以及下肢水腫。這些自主神經失調的症狀比起巴金森氏病要嚴重許多,並且常常是病患一開始就出現的臨床表現。

    2.紋狀體與黑質體退化症 (Striatonigral Degeneration):
       顧名思義是紋狀體與中腦當中的黑質受到侵犯,病人早期便具有很明顯的肢體僵直(rigidity) 與運動緩慢(bradykinesia),兩者的表現要比顫抖(tremor) 明顯得多。

    3.橄欖體、橋腦與小腦退化(Olivopontocerebellar degeneration):
       因為小腦的退化,病人常有嚴重的姿態不穩、口齒不清(dysarthria)、僵直、運動緩慢和平衡障礙的症狀。這些疾病和典型巴金森氏病的患者不同的是,通常沒有明顯的顫抖,而且對左多巴類的藥物反應也不好。

    多發性系統退化症的致病機轉至今不明。診斷多發性系統退化症必須依靠仔細的病史詢問與病理學檢查;此外,核子醫學的診斷工具,包括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與正子斷層攝影(PET),亦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幫我們排除掉其他疾病。如果有巴金森症狀的病人對左多巴類藥物的反應不佳,我們就應該考慮到多發性系統退化症這個診斷的可能性。
多發性系統退化症的的臨床觀察指標:

  • 對Sinemet(左多巴藥)反應不佳
  • 姿勢性低血壓(頭暈)
  • 排尿困難
  • 疾病早期就須使用輪椅
  • 夜晚頻尿

    至於預後方面,多發性系統退化症病程進展平均比巴金森氏病快,從症狀產生算起,平均存活時間是九年,目前治療的主流為症狀治療,事實上某些病人在疾病早期對左多巴類藥物仍會有些反應,值得一試。
多發性系統退化症的治療:

  • 針對低血壓
    • Fludrocortisone
    • Midodrine
  • 針對運動障礙
    • Sinemet
    • Dopaminergic Agonists
    • Anticholinergics

b. 進行性上眼神經核麻痺症(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
    進行性上核麻痺症是另一種常見的非典型巴金森症候群。在美國,每一百位巴金森氏病的病人裡大約有二至五位是屬於進行性上核麻痺症。即使是研究運動障礙的專家在疾病初期都有可能誤診,但是隨著病程的進展,它和巴金森氏病的區別便逐一顯現。
    像多發性系統退化症一樣,進行性上核麻痺症為一非遺傳性神經退化疾病,好發於六十多歲的老年人。和巴金森氏病比較起來,進行性上核麻痺症惡化速度較快,病人往往在發病後五到十年內便需臥病在床,而巴金森氏病的病程卻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時間。
    進行性上核麻痺症最大的特色在於病患的眼球運動往往受到限制,特別是眼球在垂直方向的運動,病患會逐漸發現眼睛往上看與往下看有困難,日後往左右兩邊的眼球運動也會受到影響,使得閱讀變得困難,這個症狀在疾病早期就會出現,是它與巴金森氏病很大的不同點。有趣的是,病患的眼球肌、動眼神經以及腦幹裡的動眼神經核皆無異常,何來眼球運動障礙呢?這是因為位於運動神經核上方,掌管眼球運動的神經中樞逐漸退化所導致的—這也是這個疾病命名的根據。
    和巴金森氏病一樣,病患的行動日漸緩慢,僵硬的部分不只侷限於四肢,頸部和軀幹的肌肉受到的侵犯往往更嚴重,因此病人的脖子常常呈現後仰的姿態(retrocollis),不同於巴金森氏病的患者常見的彎腰駝背姿勢。早期走路常因為明顯的平衡障礙而容易跌倒,而且和其他非典型巴金森症候群一樣,沒有明顯的震顫,病患僵直的肢體往往兩側皆受到影響。病患眼瞼常呈現開啟的狀態,臉部表情看起來彷彿張大眼睛受到驚嚇的樣子或是一臉困惑的表情。相較之下,巴金森氏病患者臉部表情則是面具臉(mask face)。他們通常也會有臉痙攣(blepharospasm) 與口齒不清(dysarthria) 的問題,說話的聲音刺耳,和巴金森氏病患者柔和低沉的聲音大不相同。由於假性延髓麻痺(pseudo-bulbar palsy) 的緣故,病人也容易出現情緒不穩(emotional disability),無法自制地大哭或大笑等狀況。至於抽象思考、計算能力、記憶力與理解能力則通常要到疾病晚期才會受到影響。
    診斷方面,進行性上核麻痺症和巴金森氏症一樣,一般實驗室的檢查結果皆無異狀。正確的診斷需仰賴病史的詢問與詳細的神經學檢查,尤其特別注意眼球運動的部分。嚴重的進行性上核麻痺症患者腦部的核磁共振掃描可能可以觀察到腦幹萎縮的情形,這在疾病初期偶爾亦可見到。至於進行性上核麻痺症病患眼球運動的障礙,目前為止尚無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對於左多巴類藥物的治療效果大多不明顯或只有短暫的療效。

c. 大腦皮質基底核退化症(Corticobasal Ganglia Degeneration Disease,  
  CBGD)
    一種好發於60歲以後的漸進性病症。主要表現出行動緩慢、異動症和肢體僵硬的巴金森症和大腦皮質異常的症狀。其他的症狀包括姿勢不穩、吞嚥困難、肌痙攣、上肢官能異常和類似上眼神經核麻痺症的眼球轉動異常等。和上眼神經核麻痺症不同的是,它的症狀不是從身體兩側一起發生,而是和巴金森症一樣,症狀從身體一側的手腳發生,再延伸到另外一側。此病是因為腦額葉和頂葉不對稱的萎縮和黑質多巴胺的神經元喪失所致。由PET的檢驗可以看出它比巴金森症在一側的尾核受損。每一百位巴金森症患者中,大約有一位是腦皮質基底核退化症。這病目前無法控制,對症狀也沒有特效藥。


d. 路易體失智症或擴散性路易體症(Lewy Body Dementia/Diffuse Lewy Body Disease)
    路易體症是僅次於阿玆海默症,老年人最普遍的失智症。主要症狀是失智、憂鬱、幻覺等認知功能異常,波動起伏的意識狀態和行動緩慢、僵硬、顫抖,以及自主神經系統障礙的巴金森病症狀。巴金森氏病的的特徵是路易體出現在黑質內。擴散性路易體症的路易體則擴散至大腦皮質、腦幹或間腦,因此失智在此病症早期,比其他巴金森病的症狀先顯示出來。巴金森症患者出現失智的症狀後,常和擴散性路易體症的患者或有巴金森病症狀的阿玆海默症患者混淆,因此診斷不易。 

e. 錐體外神經退化的阿玆海默症

    長期服用神經抑制劑的阿玆海默症患者,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會產生行動緩慢、僵硬和姿勢不穩等錐體外神經退化的巴金森症狀,這些症狀的惡化遠較典型的巴金森症進行的快,而抗巴金森症的藥物對這些症狀的治療效果也不好。事實上,許多阿玆海默症的患者也同時有巴金森症,如何分辨是否錐體外神經退化在治療效果和對患者的生活品質有大不相同的結果。 

三、次發性巴金森症的分類(Secondary parkinsonism):
    次發性巴金森症候群是由外在因素而產生的巴金森症狀,包括關節炎、憂鬱症、老化、常壓性水腦症、腦瘤、中風、頭部受傷、藥物、毒素或感染等。
1.關節炎
    關節炎是因為關節的僵化而產生種種類似巴金森症的運動障礙。例如在膝蓋、腳部和脊髓的發炎會使身體動作不平衡;手、膝蓋、和下背脊髓的發炎會產生像巴金森症的動作緩慢;背部脊髓的發炎則使患者走路傴僂;而手關節的發炎則影響到動作的協調,書寫字體變小。不過,關節炎和巴金森症最主要的差別在於關節炎患者沒有顫抖和肌肉僵化的現像。而且關節炎可以從驗血,X光和體檢看出。

2. 憂鬱症
    憂鬱症的許多症狀像臉上缺乏表情、行動緩慢、食慾降低、體重減輕、生活被動、思考緩慢、失眠、走路傴僂、缺乏性慾都類似巴金森症的症狀。再加上憂鬱本身就是巴金森症的症狀之一,更使得兩者不易辨別。不過,單純憂鬱者的患者並沒有顫抖、僵硬和行動不平衡等運動障礙,而且抗巴金森症藥物的功效並不相同。

3. 老化
    一般人超過七十歲以後,行動、思考、記憶和動作反應都逐漸減慢。如果還有其他疾病,這些退化就更明顯。由於這些問題和巴金森病的某些症狀類似,有些醫師會以抗巴金森症藥物來試驗其功效。如果效果不佳,而症狀沒有逐漸惡化,那就不是巴金森症。

4. 常壓性水腦症(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常壓性水腦症患者由於腦脊髓液積聚、腦室擴大,造成腦神經組織的損傷,而產生步態不穩外,還常伴隨有輕微痴呆、尿失禁等症狀。常壓性水腦症患者走路步距小,有如腳被地板黏住般,踩著碎步往前衝,有些患者會因此被誤診是巴金森氏病,但實際上巴金森氏病患者係以顫抖、僵硬為主;常壓性水腦症患者通常不會抖,而是以「舉步維艱」為最重要表現。常壓性水腦症在CT和MRI掃描就可以看出腦部液體過多,而巴金森症則不能看出異狀。這症狀只要把腦積水抽出或是接受腦室-腹膜腔分流手術後就可以減輕。

5. 腦瘤
    在罕見的狀況下, 腦瘤生長在基底核附近也會壓迫到運動神經而產生類似巴金森症的運動障礙。不過,腦瘤可由腦波檢查、CT或MRI掃描看出來,其中以MRI最為精確。


6. 中風
    中風是因為腦血管阻塞導致血管內血液的流動受阻,大多數的症狀會使身體的一側突然無力而僵硬。而發生在控制運動的基底核附近的連續性輕微中風,症狀類似於巴金森症患者身體一側的僵硬、不平衡和行動緩慢,常會讓人誤以為是巴金森症。這症狀有時又稱為「血管性巴金森症候群」(vascular parkinsonism),又因為症狀大多發生於腳部,而且以下肢較嚴重,所以又稱為下肢巴金森症候群(lower body parkinsonism),和典型巴金森氏病的差別主要在於巴金森症的症狀是漸漸地惡化,而中風則是症狀突然發生,但有可能逐漸改善。如果不清楚患者症狀的發生過程,可能會混淆。不過,中風的病人通常不會有巴金森症患者的顫抖現象,巴金森症的藥物也沒有幫助。另外,中風者也可以在一般腦部的CT或MRI掃描看出異常,而巴金森症則不能。

7. 頭部受傷
    頭部受傷也會產生像巴金森症的症狀,但是不會變成巴金森氏病。由於和巴金森症有關的黑質和基底核在腦內最深處,不容易受傷,只有很嚴重的傷害才會影響到黑質和基底核。因為黑質和基底核附近還有控制感官和運動的神經,如果頭部受傷而發生巴金森症狀,通常還會伴隨有昏迷、身體半邊衰弱、眼球轉動困難等其他症狀出現。另外一種傷害發生於頭部長期受到攻擊的職業拳手,病名為「拳擊癡呆症」,類似阿玆海默症。初期是走路不穩和口齒不清,幾年後出現表情呆滯、顫抖、動作緩慢等巴金森症狀,到末期出現癡呆症。但是,像拳王默罕莫德阿里的症狀表現並沒有癡呆的現象。學理上,可能是持續性的重擊逐漸造成基底核的傷害而產生症狀。在拳手身後的頭腦解剖顯示沒有巴金森症患者典型的黑核內多巴胺細胞受損和路易體;不過,紋狀體、黑質及其外面的腦額葉和顳葉的神經細胞有損失的現象。這情形比較類似阿玆海默症的狀況。

8. 藥物
    藥物引起的巴金森症狀通常同時發生於身體的兩側,與傳統性的巴金森症狀常由身體的一側開始不同。藥物引起的巴金森症狀可以分為暫時性和永久性兩種。
    a. 引起暫時性巴金森症狀的藥物
        這一類藥物通常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後產生巴金森症狀或使巴金森症患者症狀惡化。不過,這狀況會隨著藥物停用一段時間後消失。有些人在停用藥物後,巴金森病的症狀還持續著。這可能是這些藥物引發了巴金森症患者潛在症狀的發展,使尚未顯現的症狀提早發生。
     b.引起永久性巴金森症狀的藥物
        1982年在美國加州一群年輕人注射自製的毒品後,幾個星期內就發展成身體僵硬,無法自由活動,言語不清等後期的巴金森症症狀。這些症狀對左多巴藥有反應,而且也有停電/斷電和異動症的副作用。幾經周折的調查研究後,發現這毒品中含有MPTP。由於MPTP停止使用後症狀並不消失,後來的實驗發現MPTP進入腦部黑質內,永久性地破壞了多巴胺細胞的作用。這發現幫助研究人員瞭解多巴胺被破壞的機制,而增加了對巴金森症的瞭解。目前MPTP主要用於動物實驗中藉以產生巴金森症的病例,而進行研究新療法的效果。

9. 毒素
 錳及其他金屬
    錳是地球上數量排名第十二的元素,也是第四種最常用的金屬。它主要是用於製造鋼鐵和電池。另外一種會產生錳中毒的化合物過錳酸鉀,則被用來漂白纖維、印刷、木料染色和淨水。
    錳中毒在1837年由於錳礦工人產生巴金森症狀而發現。後來也發生於使用錳的工業界。錳礦工人是因為吸入含有錳的灰塵而產生過度興奮、妄想、錯覺和幻覺等心理問題。隨後,由於錳粒子由鼻子侵入腦內控制運動的蒼白球,而跟著出現巴金森症狀。工業界的患者則因為含錳的化合物直接由皮膚,鼻子或口腔進入體內,比錳灰塵更容易被體內器官吸收而進入腦內,巴金森症狀並不以心理症狀為前導而發生。錳中毒者的頭痛、頸部和四肢因為肌張力不全症而抽筋的情形比巴金森症患者嚴重;因而走路時常像公雞似地昂首闊步。
    其他金屬也會對腦造成傷害。像威爾森症就是遺傳性的銅中毒,患者因為無法消化食物中的銅,累積下來的銅傷害到肝和腦內的蒼白球而產生類似巴金森病的症狀。其他像汞、鈉、鉀、鐵、鈣和鎂的累積或不足則極少造成類似巴金森病的症狀。

 一氧化碳及其他化合物
    一氧化碳是一種會傷害腦部的無色、無味氣體。許多人因為一氧化碳中毒而昏迷不醒,並導致死亡。有些人即便在昏迷後醒來,但腦部已受到傷害而產生症狀。由於一氧化碳由肺部進入血液中,取代了血紅素內的氧,使身體內的細胞組織缺氧,而腦部的蒼白球比其他細胞更容易受到缺氧的影響。因此,有些人自昏迷中甦醒後發生像四肢肌張力不全症、錯亂、喪失記憶、憂鬱或焦慮等的巴金森病症狀。不過,這些症狀對巴金森症的藥物沒有反應。

※其他毒物
    吸入或吞入劇毒的氰化物幾分鐘後就會有昏眩、頭痛、嘔吐以致於昏迷不醒。僥倖不死的話,有一半的人會有巴金森病的症狀。像錳和一氧化碳一樣,氰化物也是傷害到腦內蒼白球。它使蒼白球神經細胞內的粒腺體中毒而損害到細胞。
其他如汽油、燃油添加物、殺黴菌藥、農藥和除草劑等化合物也有可能產生巴金森病的症狀。它們的破壞機制也許類似神經抑制劑、MTPT、錳、一氧化碳或氰化物。事實上,找出這一類的化合物將幫助我們對巴金森症的瞭解。

10. 感染
    感染愛滋病毒或肺結核也會產生像行動緩慢、僵硬和姿勢不穩等錐體外的症狀。另外一個有名的感染例子是流行於1919到1926年的嗜睡性腦炎。當時許多存活者由於基底核和下視丘受到傷害而發展出像巴金森症行動緩慢和僵硬的症狀。希特勒的巴金森症可能就是嗜睡性腦炎的後遺症。

【回標題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