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快訊
協會正式成立

巴金森症協會成立 為病友謀福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19日電)台灣巴金森症之友協會(PAT)今天成立,希望為全國病友謀福祉,醫師表示,估計全台約3萬名巴金森症病友,約55歲到65歲逐漸出現症狀,包括手腳僵硬、不自主顫抖、動作遲緩等。

 

55歲的陳姓病友表示,在33歲時出現症狀,曾看過中醫、試過針灸但都越嚴重,連起床都要花3、4個小時,治療10多年以上但藥效漸失,病情日漸嚴重,連行走都有困難。

陳姓病友指出,2008年接受深腦刺激術治療(DBS)後,挑戰台灣第一高峰玉山,並每天透過爬樓梯復健,一天2趟,每天10層樓,每趟要求在15分鐘內完成。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戴春暉表示,巴金森症多發生在55至65歲的中老年人身上,屬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症狀包括顫抖、僵硬、動作遲緩,發生原因是因大腦中的多巴胺細胞退化。

戴春暉表示,巴金森症不易發覺,除非有明顯家族史者,前兆也不明顯,有研究顯示嗅覺喪失、睡眠時會喊叫等;早期治療方式以藥物為主,當藥物無法控制時,深腦刺激術是目前治療巴金森症的另一選擇。

戴春暉表示,深腦刺激術,能幫病患恢復行動力、降低50%至70%口服藥物劑量,減少低血壓或精神方面副作用。

台大醫院神經部「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主任吳瑞美表示,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資料顯示,民國99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達10.74%,巴金森症患者人數約佔老年人口1%-2%,估計有超過3萬人以上罹患此症。

吳瑞美表示,巴金森症病友缺乏全國性資訊交流平台與互動園地,且國內城鄉間,醫療資訊與資源分布不均,使得許多病友無法取得正確疾病資訊和完善協助,因此成立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Parkinson Alliance ofTaiwan,簡稱PAT),希望為台灣巴金森症患者謀福祉。1001219

內容轉載自20111219yahoo奇摩新聞
 

【回標題選單】